再多的荣誉也治愈不了她的痛苦,再长的时间

长春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1.html

今天是一个人的生日,但她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波叔想纪念她。

如果没有她,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一段历史可能还要过很久很久才会被全世界知道。

她,就是张纯如,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就是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是第一部全面深入叙述南京大屠杀的英语著作。

英语著作,英语著作,英语著作。

英语著作的意义在于,全世界有近20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或者生活在通用英语的国家。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使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人类历史上还存在过这样令人发指的暴行。

这本书出版时张纯如只有29岁,没人能料到,7年后她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她是个无法忘记历史的女子,她铭记历史,我们也无法忘记她。

张纯如出生在一个双博士后家庭,父亲张绍进是物理学博士后,母亲张盈盈是生物化学博士后,两人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

张纯如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中,家庭条件不错,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她天生个性敏感,10岁就会写诗:

孤独是湖那边传来的蟋蟀叫,日落时树晨发出的沙沙声。

她将自己写的故事和诗编成一本册子,为自己的作家梦埋下一颗种子。

有一年父亲回台湾探亲,带回来一张蚕纸,蚕卵孵化后,父亲教她和弟弟用桑叶养蚕。姐弟俩着了魔似的每天守着蚕宝宝,看着它们长大,吐丝成茧,化茧成蝶。

这个来自中国的小游戏让少年张纯如产生了好奇。她常问母亲:

我们为什么会到美国来,为什么不待在中国?

她最好奇的就是,父母还没到美国时在中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张纯如一家

母亲张盈盈告诉她,自己年出生于重庆,年随家人到台湾,之前过的都是朝不保夕的逃难生活。

母亲还给张纯如讲述了外公的传奇故事:

年,日军逼近南京,正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张铁君(张纯如外公)从水路撤往湖南。他们妻子相约在芜湖会合,可是苦等了4天也不见妻子的身影。最后一天官船起锚了,张铁军绝望地对着江面呼喊妻子的名字,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从远处飘来一艘小船,妻子探出身子喊道:我在这里!

如果那个时候外公外婆没能遇上,世上就不会有张盈盈,更不会有张纯如。

中国人的苦难就这样以家族传奇故事的形式,在张纯如内心扎下了根。

分崩离析的家园、远走他乡的命运、奇迹般的重逢……这些历史牵引着她,在之后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起点,探寻自己的血脉之根。

年,17岁的少女张纯如考上了伊利诺伊大学。

秉承家庭传统,她一开始读的是理科——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大二时,她转换了轨道,改到新闻系,年拿到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加入《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

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在她心中一点一点发芽。她想写一本书。

20岁的张纯如,身材高挑、相貌甜美,但她没把精力放在派对、约会和购物上。她曾跟母亲说,不懂为什么女孩子要花那么多时间交男朋友。

在爱情上,她效率极高。年结婚,丈夫就是初恋男友道格拉斯?布瑞特。

婚后,她开始当自由撰稿人。

有人将她介绍给出版人苏珊?拉宾娜。拉宾娜建议她写一部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传记。

年,描写钱学森传奇人生的《蚕丝》(THREADOFTHESILKWORM)出版了。书名的灵感来自哪里?你们猜到了吗?

这本书引进过中国,波叔读过,好看。

《蚕丝》

《蚕丝》出版后,张纯如马不停蹄,着手第二本书的写作。

写什么呢?

她跟母亲聊起自己的新书计划。母亲又向她讲起外公外婆江边重逢的故事,还讲起那个影响他们家族的故事背景,正是随后发生的南京大屠杀。

母亲张盈盈后来回忆道: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夜晚,我们聊了那么多,以致于嗓子哑得几乎都说不出话来。

这便是《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缘起。

在母亲的建议和引导下,张纯如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dli.com/cjby/9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