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我该拿你怎么办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很多人谈“癌”色变,其实可怕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患者的后知后觉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很多疾病在早期就要引起注意和警惕。消化内科每年都会有患者切除结肠息肉,年龄从20多岁到70多岁不等。为什么发现息肉后会切除?原因在于有些肠道息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结肠癌。所以预防结肠癌,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之外,还要警惕息肉这个潜在的“帮凶”。那么肠道息肉到底是什么呢?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多余的肉疙瘩,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小不一,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等等。

结肠息肉是怎么产生的呢?

目前认为原因多种多样,如:肠道的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而低纤维饮食可能也与息肉有关,吸烟、饮酒也是原因之一。当然,当肠粘膜表现为长期慢性炎症时,也可以引起息肉的发生。基因突变和遗传的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比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有明显的家族史。此外研究也表明,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哪类人群更容易被结肠息肉“盯上”呢?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年龄大于50岁(也有建议从40岁/45岁开始肠镜检查);

此外,久坐、缺少锻炼和肥胖的人群,患肠息肉的风险较高,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需要多久?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一般来说肿瘤性息肉才有恶变可能,但这个过程也比较漫长,需要5~10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只要体积够大,也会有恶变倾向。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切除。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而家族性结肠息肉特别危险,癌变率接近%。从一枚息肉发展为癌症,需要很长时间,有资料显示一般大于5~10年,但也有发展较快的,这与发现息肉的性质、大小、数目及全身状况等相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复查。

切了息肉以后怎么做?如何预防?

俗话说得好:管住嘴迈开腿,早做筛查,定期肠镜,就能有效预防。在萌芽阶段,就及时制止,做到“快、狠、准”。

最后总结:发现息肉不要慌,早做切除早安康;注意饮食多运动,牢记定期查肠镜。癌症虽然凶险,只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就能为战胜病魔争取多一分胜算。

作者:消化内科董佳璐

摄影: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医院)的最新消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dli.com/cjms/5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