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肠结 >> 肠结症状 >> 丁酉秋分秋行春令

丁酉秋分秋行春令

今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四)4:01,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秋分之际,太阳的直射点直射赤道,继而南移。至此,“多事之秋”的北半球大局已定。之前的各种自然灾害悄然而去;人和动物也从萎软乏累中走出,呈现出生机。

以秋分为界,一年的五运六气进入了五之气。主气是“阳明燥金”,北半球进入秋燥之时。

这时四之气当令的“太阳寒水”退位,由新来的“厥阴风木”主政。即标志着冬天寒冷的水星对地球的影响过去,春天暖意的木星开始对地球施加主要影响。所以说丁酉秋分之后是晚秋的节气,春天的气候,即“秋行春令”。

秋天本来应该万物收敛,使得春夏生长的阳气收藏于内。可是,丁酉年的秋分至小雪两个月,气候却是秋冬行春令,使万物生发;之后的六之气小雪至大寒两个月,是“冬行夏令”。人和动物乃至草木,面临着一场伤害。以草木为例,北方草木秋冬落叶,阳气藏于根部,在寒冷到来之时,可以保存实力,免遭寒邪的伤害。秋行春令使落叶的草木二次发芽,寒冷到来之时,易受伤害,甚者毙命。当下的气候,决定了明年春天将有一些树木无故枯死。

丁酉春夏之时,秋气当令,生物的生长遭到遏制。所以,当下北半球的人普遍气力不足。秋收冬藏阳气亏欠,又遇秋行春令、冬行夏令,北半球的生物将面临着气候带来的负面考验。

伟大的中医聖典《黄帝内經》在讲到今年“阳明之政”时说:“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这段话的意思是今年秋分至小雪两个月,其中包括秋分、寒露、霜降、立冬4个节气,一派春天的景色。已经落叶的草木二次发芽。天气温暖,尤其是北方不觉寒凉,人们感觉舒服。

当下的舒服,包藏了未來的不舒服。今年的秋分至小雪两个月“秋冬行春令”,小雪至大寒两个月“冬行夏令”,使人未能有效地秋收和冬藏。明年戊戌年,年运是火运的阳运,预示着万物生长旺盛。一之气大寒至春分两个月,“少阳相火”当令。“早春行盛夏令”,万物过早发芽。由于草木在头年未得收藏,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生长,一些草木会因此而亡。

人与草木同属生物。因丁酉年秋冬收藏不利,一些人在戊戌年初春即会出现萎证,个别心气虚弱之人易现心衰。

秋分之后的时令养生适当收敛,不宜温补。饮食尽量吃平性食物,适当吃梨、苹果、香蕉、猕猴桃一类的水果。甜中带点酸味宜于收敛阳气。

适量饮有机绿茶,既解燥毒,又会凉血,促进收敛。

勿洗烫澡,勿大汗淋漓,勿夜里运动,早睡养心。

老弱病人不宜晚上看电视剧,因为其心力不足以承担剧情起伏刺激,轻则伤气,重则心衰。

万事离不开一个“收”字。心里有“收”,不泄阳气,点滴积累,减少损失。

五之气有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三候。时变,人变,地变,调养方法不相同。养生者注意和本地时令养生师保持沟通,制订适当的养生方案。

附:《难忘的丁酉辣椒之战》

序:天道循环,功高无过,身心受害,只是人祸。五运六气,愚见大弊,智见大利。丁酉年处暑至秋分一个月,许多人感到严重不适,甚者病,更甚者离奇死去。时令养生爱好者却化弊为利,打了一场“辣椒之战”,广涉东西南北中各地,大家用日常吃的辣椒调理了身心平衡,收获颇丰,非但没有受气候的伤害,反而调好了当下种种不适,甚至几十年前的旧病。所有参与人员用自身的实践,验证了中医聖典《黄带内經》中的养生三原则:“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丁酉年()秋季的处暑至秋分一个月,是时令养生人难忘的一段时光。许多人循规蹈距,生活规律,却躺着中枪,莫名其妙地腹胀,不思饮食,身重如铅,乏力懒怠,易怒烦恼;甚者旧病复发,或者加重;老弱病人住院输液陷入昏迷,甚者心衰死亡。其中多数人中西药医治,效果不佳。

这样的气候多年才有一次。以太阳直射点南移为节度,大暑至秋分两个月,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处于“太阴湿土”气候,空气湿度过大。六十甲子60年,每年气候不同,60年回归一次。丁酉年的这两个月,是一年六步气中的四之气,水星对地球施加主要影响。水星代表寒冷。处暑之后,暑热退去,湿寒占主导地位。湿在寒的助力下,透过肌肤伤及脾脏。脾天性知白守黑,看似卑,实为贵。脾受湿寒邪气侵害并无激烈反应,其行使统摄、运化等重要职责的高贵地位却受到动摇。于是,许多人躺着中枪,出现了脾伤带来的种种不适之证。

一、脾主肉

人体的脏腑、筋肉、百脉、骨髓、脑髓等,以肉气为本。即使骨头、牙齿、毛发,也需要肉气滋养。当脾受侵害,主肉不及,人的全身免疫功能下降,一些薄弱部位旧病复发。多数人也会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不适,如身体沉重,精神疲惫,烦躁不安,肌肉板结,腰酸背疼,等等。

二、脾统血

脾统摄血液的功能下降,一些女性月经不止,有人牙和鼻会出血,还有人血象指标下降,有人会气血亏欠,等等。

三、脾主思

脾气亏欠,一些人情绪低落,或多疑,或无语,甚者精神错乱,等等。

四、脾主运化

脾气亏欠,运化功能失调。食物气化消化速度迟缓,瘀阻肠中;水的排泄布输不畅。上述状况会形成腹胀、水肿,体重增加人却无力。

五、脾与胃相表里

脾气不足,胃动力减弱,人不饿也不思饮食,但是体力和精力下降。

六、脾为肺之母

肺为相傅之官,脾气虚弱不足以养肺,肺不得力,百官无首,出现下列诸证:

1.肺主肃降,开窍于鼻。一些人出现胸闷,咳嗽,鼻塞,等等。

2.肺为肾之母,肺为肾上之水。一些人有小便不利,腰背酸痛,或者小腿浮肿。

上述诸种证状,在丁酉年处暑至秋分特定的一个月中,全国东、西、南、北、中的时令养生者及家人中均有出现。

为解决这一难题,时令养生团队恭敬中医聖典《黄帝内經》,请教答案。《灵枢·五味论》中讲:“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薰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动心。辛与气具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这段话是说:辛味善走气,多食会感觉胃空。辛入胃,其味归于上焦(心肺)。上焦有受纳和布输水谷精气,营养身心诸阳之气的功能。辛味熏于上焦,营卫之气不时受到辛味刺激;辛味久而留在胃中,导致上焦气凑,故使人有饥饿感。辛味走散,可与营卫气一同运行,所以辛味入胃开发腠理而多汗,并与汗液一起排出。

辛和辣区别在于:“辛”,辣并有刺激性气味;“辣”,没有刺激性气味。

姜和韭菜味辛,但燥湿远不及辣椒。辣椒用热油泼烫,刺激气味令人咳而流泪,“辛”性远大于姜和韭菜。故此,时令养生团队决定:以“油泼辣椒”为主要调理之物,迎接上天多年才给一次的良机,化弊为利,打一场涉及东、南、西、北、中的时令养生者的“辣椒战役”,使大众强壮身心。

“战斗”刚一打响,捷报频传,一天也没有间断,普遍反映是胃口大开。人之身心在特殊气候下虚到极至,如同小薪火投入大水池,不见烈焰。以往巨辣的红椒在这种时空下辣味减轻大半。

辛辣使人大便通畅,一些人排出的是多年积聚的沥青样宿便,有人便出大量的“冰样积水”,膨胀的腹部很快平展,腰围变细;一些长期偏瘦的人重量增加,肌肉有力;几个超胖的人,3天之内体重减去10-15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喜;有几个女性竟然高兴地哭了一场。

有的人脸上长痘,有的嗓子痛,有的牙痛。这些本该忌辛辣的毛病,在这一特殊时空下,吃了油泼辣子竟然不治自愈。这正是燥极生润的道理。油泼辣子味辛发散,汗水通畅患处,不适自愈。

有八十多岁的老人精神错乱,拨打报警,说歹徒包围了他。警察来了见只有老者一人,并无警情。家人在时令养生师的指导下,吃一碗油泼辣子面条,老人恢复了正常意识。这是脾醒神归的道理。

有的中老年人中学念书时,打篮球后洗头冲了冷水,头痛伴随了大半生。连续几天吃油泼辣子出透了汗,头痛不治自愈。有类似老病的其他人吃油泼辣子出透汗,也都不治而愈,等等。这是大热驱寒的道理。

有的女性月经不止,有的无故停经数月,吃辣椒之后,月经均恢复正常。这是脾的“统摄”能力恢复正常的道理。

除了两人吃辣椒不适之外,其他成百上千的人都在这场“辣椒战役”中收益满满。参加这次“战役”的有90岁老人,有3岁的孩子,有孕妇。大家在喜悦中感谢以伟大的《黄帝内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养生文化,在践行中体会到时令养生的内涵;大家更感谢这个时代,党中央、国多院倡导发展中医事业,使人民有了一个良好的养生环境。用几元、十几元钱,用普通的食物辣椒,竟然使不适或旧病不治而愈。这不正是党中央经常提出的“中国特色”吗?许多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幸福。

难忘的“辣椒之战”过去了。这样的时空要过多年之后才有一次。只有这种时空,才可能吃下超出以往想象的足量的辣椒而不上火。只有足量的辣椒,才可能使附在肠道上的多年宿便脱落,撼动多年的旧病。

“医者取势,以势夺势。”天势浩瀚无穷,病势微尘而已。取势候时,在于近道。借天势,驱除病势,易如反掌。

丁酉处暑至秋分一个月,土气大虚。

《易》云:“否极泰来。”毛泽东主席讲:“穷则思变。大虚之时,方是大补之际。”

脾胃“国土”之本,中医叫作“后天之本”。国本充足,民族强大,万事順畅,百业兴旺。

“天有好生之德。”何有为难众生?天行无言之教,和者盖寡。愚者见弊,智者见利。包括瘟疫在内的“大弊”,同时又是大利。化弊为利,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收回那颗自以为是无本之木的心,亲近古聖先賢,方能起步走近大道。聖人老子先師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大道養生堂劉承恩中醫師寫于

年9月21日

感谢







































北京中科白癜风告白行动
甲氧胺福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dli.com/cjzz/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