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第2期下一站,蛤蟆街

南昌的城市改造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楼房越建越高,道路越修越宽,

在如今一片高楼大厦的城市里,

总有一些老街巷,

依然根深蒂固地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

无论城市发展如何迅猛繁华,

它们都是最市井、最地道的存在。

说起豫章后街,你也许会迟疑一会儿,

但喊起它的别名“蛤蟆街”,

你一定会第一时间想起它生气蓬勃的烟火气息。

夜幕降临之前,在街上走过的多是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

邻舍餐厅前,放了一排竹椅,坐上去“嘎吱嘎吱”响,却最是凉快不过了,老人们坐在这里话话家常、打打毛衣,正是一幅温情的生活图景。

上世纪的居民楼里,店铺沿街杂七杂八地开着,面馆就开在居民楼下;山东炒货店从来不缺顾客。

即使半空中布满了交织缠绕的电线,有些破败陈旧,也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气息。

芭茅巷社区的楼梯,好像一下子把人拉回了九十年代。

街道办门口拉着好几个警醒居民的横幅,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居民区了。

巷子里的幼儿园门口也站满了接孩子下课的老人们,他们一手拿着书包一手牵着孩子。

孩子也许会缠着爷爷奶奶要买小推车上的冰糖发糕或者香甜玉米呢。

蛤蟆街,

东起象山北路,西至胜利路,

全长不过米,

许多年前商贩们卖青蛙的聚集地,

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南昌人的深夜食堂,

“蛤蟆街的炒螺蛳最恰噶”

一首南昌歌谣循循道出这里的美食真谛。

做餐饮店的,说得最多的就是辛苦。这家祥祥包子店,每天清晨6点开始营业,四十多年来,一复一日,年年如此。

下午生意少时,大妈们就坐在门口包饺子、包子,手法娴熟,分工默契,包好的饺子有好看又紧实的裙边。

店名:祥祥包子店

人均:5

营业时间:6:00-21:00

在英嫂小吃,从来没有固定的饭点,无论是上午刚开张的十点半,还是下午茶时间的两三点,都有源源不断的食客。

操作台上盛满食物的两口大锅,永远是热气腾腾地往外冒香气。

在这里吃水煮,一定要配上一碗酒糟汤圆,小汤圆Q弹爽口,酒糟微甜,甚是解辣。

红豆汤里有大红豆和小红豆,煮到豆子粉糯绵软,融化进汤里。

店名:英嫂小吃

人均:25

营业时间:10:30-凌晨3:00

从破旧的小门面到如今的大招牌,即使经过店面拆迁,豫章猪手王数十年如一日的味道从不曾改变。

不敢说全部,来的90%都是老食客了,每个人都是成堆成堆地买,这还得归功于它的口味,猪手卤得香辣入味却又不失韧劲,一口咬下去,满满的胶原蛋白。

店名:豫章猪手王

人均:8

营业时间:8:00-23:00

友所为邻舍的“邻舍”取自南昌话邻居之意,老板从小到大都生长在南昌老街上,对老邻居和老街道,都有着一种从骨髓和血液里渗透出来的思念之情。

社区公告栏、吊扇、八仙桌、搪瓷碗,令我想起小时候住在筒子楼里的旧时光。

分量超良心的啤酒鸭,货真价实使用整只鸭烹制,南昌人吃了这道啤酒鸭,怕是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绝杀。

店名:友所为邻舍

人均:60

营业时间:中午11:00-13:30晚上17:00-20:30

这家24小时不打烊的粥铺一开也是十多年,装修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卖得却还是南昌人熟悉的夜宵。

砂锅粥大概是烧烤夜宵大军外的一股清流,从胃暖到心里,赶走一天的疲惫。

用砂锅炖煮的粥,食材简单又新鲜,在粥表面撒上香油和葱花,千万不要被它滚烫的锅边烫了手。

温暖又清爽的粥也需要一些香辣可口的小菜来调剂,泡椒藕丁、麻辣肠结再合适不过了。

店名:蛤蟆湾粥铺

人均:25

营业时间:24小时不打烊

开味馆是有口皆碑的赣菜馆,每天餐厅大堂里,都是满满的嘈杂声,这是纯粹的市井生活,没有矫揉造作,图的也许便是一个真热闹。

开遍南昌大街小巷的绝味水煮,在蛤蟆街也少不了它。

在胜利路与蛤蟆街交界处的店铺,从永和豆浆变成了牛排店,如今又变成了一家串串香。

城市的更新换代之快,

让人有点跟不上脚步。

多想把记忆停留在这里,

像开了四十年的包子店不曾离开;

像卖了十几年的猪手王不曾改变;

像屹立在这里的蛤蟆街永远是当初的样子。

你记忆中的那条街巷,

现在是什么模样了?

不妨留言告诉我吧!

文:Cestbon

图:鱼刺+八一广场张小厚

摄影:鱼刺

值日编辑:夜礼服月野兔

美食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dli.com/cjby/1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