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消化年会速递诊断性治疗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上方“IBD学术情报官”订阅吧~

全国消化年会

精彩内容抢先看

诊断性治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吴小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消化内科

一、什么情况下可行诊断性治疗

1.原则上已无诊断潜力可挖(已行高质量全面检查)

2.时机的个体化选择

IBD的不同诊断级别:确诊、很可能、可能、有可能、不太可能

诊断性治疗需要考虑不同背景:

·诊断基本成立,还是需要高成本的进一步检查

·诊断性药物治疗的获益(多大程度可能有效)与费用性价比

·获益/费用性价比,与患者的经济背景

·诊断性药物的副作用

·诊断性治疗药物是否有其他可治疾病的禁忌症

·患者的意愿

对于诊断上“很可能/可能/有可能/不太可能”的患者,在必要时可以选择诊断性治疗

诊断的可能性+诊断性治疗时的具体情况,不同的组合决定是否进行诊断性治疗

考虑下边的公式,帮助临床策略选择:

诊断性治疗获益(诊断可靠性)/药物负面效应(副作用、价格)

病例1:

虽然没有确诊,但患者内镜下特征非常符合肠结核特征。虽然少数患者抗结核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但抗结核药物价格便宜

综合判断:性价比高-可以进行诊断性抗结核

病例2:

患者右上腹痛,大便稀半年,回盲瓣孤立小溃疡。

处理策略到底选择哪个?

1.病理、微生物学、小肠镜全面检查?

2.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3.不治疗或中性治疗,追踪?

这时候应该回到公式:

诊断性治疗获益(诊断可靠性)/药物负面效应(副作用、价格)

孤立性末端回肠溃疡(ITIUs)的转归

年有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杂志文献报道,93例无症状ITIUs患者(未服用NSAIDs),平均追踪20个月。其中60例未经任何治疗痊愈;两例诊断为肠结核(ITB),抗结核治疗后痊愈;31例肠道溃疡未愈合。

继续追踪19.1个月,1例发展为镜下典型CD特征(症状出现34月后诊断);22例镜下无明显变化(无症状);6例镜下轻微进展(无症状);2例镜下时好时坏(无症状)

因此,轻度不典型病变不应该做治疗的“选边站”。选择诊断性治疗时,一定要排除“不治疗也有效”的情况

病例3:

患者突发腹痛便血3天,症状较重,肠镜下有典型纵行溃疡。诊断性CD治疗吗?

患者病史短诊断CD可能性小,激素治疗有副作用,生物制剂价格高。

综合判断:诊断治疗获益/负面效应性价比低-不应该进行诊断性治疗,而应该选择对症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没有任何肠结核迹象和表现的患者,避免滥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二、选择什么药物做诊断性治疗

1.选择可治疾病作为诊断性治疗的对象

-克罗恩病vs结核:选择抗结核诊断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vs感染性肠炎:选择抗感染诊断治疗

2.选择疗效确切、起效快的药物疗

诊断性治疗CD不选择免疫抑制剂(起效太慢)

3.不能两种疾病同时特异性诊断性治疗

不可以美沙拉嗪+抗结核药

不可以美沙拉嗪+抗感染药

4.除非万不得已,在诊断可能性小时不选择副作用大或价格贵的药物

三、怎样判断诊断性治疗的疗效

1.多长时间:根据疾病种类和具体情况

2.单纯症状不能作为疗效标准

3.肠镜下病变好转还不能做最后的诊断依据,还有修改诊断的可能

-(不同疾病有病原学和病理改变的重叠)

4.有的药物对多种疾病都有效,这时有效性不能鉴别有效范围内的疾病

-“误诊不误治”(如激素、沙利度胺对CD和白塞病都有效)

5.要排除“不治疗也有效”的自限性疾病

四、IBD诊断性治疗最重要的原则

权衡患者的风险收益比:

诊断性治疗获益(诊断可靠性)vs药物负面效应(副作用、价格)

更多全国消化年会内容精粹,将陆续介绍给大家,敬请期待!

(本文基于学术会议内容个人学习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dli.com/cjby/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