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春始的西子湖畔"到"初秋时节的美丽鹭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MDT规范化治疗行项目已陪伴我们走过了半年多的时间。9月19日,正值CSCO年会前夕,来自全国七十余位肠癌领域临床医师齐聚一堂,参与此次CSCO肠癌专委会MDT规范化治疗行中外峰会,共同见证专委会MDT规范化项目年度重要成果。会议还邀请到抗血管生成领域有卓越建树的HerbertHurwitz教授,就促进国内外肠癌规范化治疗开展经验交流。
△徐瑞华教授,张苏展教授致开场辞
高端访谈聚焦MDTMDT规范化治疗行年度工作总结△张苏展教授
会议伊始,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总结了这一年来全国开展MDT规范化治疗行取得的斐然成绩。继3月10日项目启动,海外专家MDT参访已完成2场、线上MDT会议已完成6场、线下MDT会议已完成15场。自3月10日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海外专家MDT医院参访2场,线上MDT会议6场,线下MDT会议15场,覆盖全国逾70医院。在众多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结直肠癌领域MDT的规范化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为进一步发挥MDT诊疗模式在肠癌领域的规范化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医院积极开展规范化的MDT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患者最大获益。
自转与公转如何推动多学科合作提升MDT水平?sdfd
△陈功教授,张苏展教授,刘云鹏教授
袁瑛教授,章真教授,王屹教授
医院陈功教授、浙江大医院袁瑛教授共同主持了首场讨论环节。
张苏展教授强调了在MDT医院的行政手段的重要性,只有行政领导提高科室参与MDT积极性,方能保证MDT顺利实施。
中国医院刘云鹏教授认为在MDT的实施过程中,内科的重要性虽然毋庸置疑,但角色定位仍应是MDT的召集者而非领导者,成为排球场上的"二传手"而非教练,只有调动各科室积极性以患者为中心,才能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医院章真教授指出,MDT的开展更有利于帮助临床医生开展规范化治疗下的临床研究,对促进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医院王屹教授以自身经验为例,医院十年前引进的影像仪器设备,直到最近2-3年开展MDT后,许多新的技术才得以开展,MDT在真正意义上拓展了影像学科的发展边界。
独乐与医院规范化开展MDT?△顾艳宏教授,蔡三军教授,张成辉教授
张俊教授,孔大陆教授
南京医院顾艳宏教授、上海医院张俊教授共同主持了"独乐与众乐"这一环节。医院蔡三军教授、医院孔大陆医院张成辉教授参与了话题讨论。
蔡三军教授分享了本院开展MDT的经验和收获:①医院规范化开展MDT,医院行政手段的干预;②MDT的开展对年轻医生的教育培养具有积极作用;③MDT促进临床走向科研,医院的研究水平;科研成果又可以"反哺"临床,形成良性循环。
孔大陆教授则强调在MDT中应秉持"团结合作,携手共赢"的态度,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张医院发表了看法,在开展MDT的过程中,医院更希望就同一个病例,医院进行更加频繁和广泛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医院医生的治疗水平,同时也使更多患者获益。
学术速递强强联手协同靶向VEGF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HerbertHurwltz教授
远道而来的ProfessorHerbertHurwltz是国际知名消化道肿瘤领域专家,在消化道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他以VEGF因子在体内的机制特点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在国际上正在开展的关于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协同靶向的临床研究。VEGF作为多个免疫反应的核心调节因子,协调指挥了包括DC、MOSC、巨噬细胞、Teff、Th、Treg等免疫标记因子。多项临床研究提示,VEGF抑制剂联合PD-1和PD-L1抑制剂在mRCC、HCC中显示鼓舞人心的初步临床疗效,目前多项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进一步结果令人期待。
不辩不明中外对话△邱红教授,Hurwltz教授,鲁智豪教授
周建凤教授,刘云鹏教授
高娅文教授,郭仁宏教授
针对选择什么样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剂量如何把握?在肠癌的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前景等问题,刘云鹏教授和章真教授在环节主持与Hurwitz教授、医院郭仁宏教授,医院高娅文教授、华中医院邱红医院周建凤教授深入探讨了免疫治疗在消化道领域的优势人群,占mCRC人口绝大多数的MSS人群可期待的疗法等前沿热点话题,引发在场临床医生诸多掌声与思考。
博采众长MDT临床实践案例"共谋治疗之略"
△刘洪俊教授,张艳桥教授
临床实践案例MDT讨论,掀起了本届中外峰会的高潮,学术盛宴也将就此完美收官!第一场MDT临床实医院刘洪俊教授医院张艳桥教授联袂主持,医院鲁智豪教授精心准备的临床案例展开MDT讨论。患者为65岁女性,ECOG1级,右半结肠癌伴肝脏转移患者(分期:cT4N+M1)并伴有贫血,基因检测为BRAF突变。来自华中医院和上海医院的MDT团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各抒己见。最终在抗血管生成药物选择、局部干预的时机、外科手术在晚期肠癌中的介入时机等讨论点达成一致。此患者最终经过MDT讨论及规范化治疗,选择常规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并运用卡培他滨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目前OS已达30个月,为BRAF突变患者有力拓宽了生命周期。
第二医院张先稳教授提供:48岁男性,结肠癌术后26天(分期:pT4aN2bM0,Ⅲc)伴肺转移,(K)RAS,BRAF野生型,中国医院医院MDT团队就此病例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患者经过个周期化疗,多次PD,充分证明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持续抗血管生成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我国的肠癌规范化治疗推广如今已蔚然成风,百尺竿头,定会借助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厚积薄发,更进一步,未来让我们继续携手同心,砥砺前行,充分发挥MDT集百家之长的优势,推动我国肠癌患者更优生存获益,更多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