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A.呼吸道传播
B.粪口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血液传播
E.母婴传播
↓
↓↓
↓↓↓
A。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结核病。(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IV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
2.关于原发性肺结核说法正确的是:
A.好发于成年人
B.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C.多发于儿童
D.对见于肺尖
E.X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
↓↓
↓↓↓
C。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肺结核药。(2)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病可因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菌时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两大类。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好发部位多见于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3)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多见于肺尖。
3.下列关于肠结核说法错误的是:
A原发性常由饮用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
B.溃疡型:此型多见
C.增生型:较少见。
D.好发于乙状结肠
E.发生于回盲部
↓
↓↓
↓↓↓
D。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肠结核。(2)肠结核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原发性者很少见,常由饮用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肠结核病大多发生于回盲部。依其病变特点不同分两型:溃疡型,此型多见。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增生型:较少见。
4.关于肥大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梅毒螺旋体实验
B.肺炎链球菌实验
C艾滋病检测试验
D.肺结核确诊实验
E.英文缩写“WR”
↓
↓↓
↓↓↓
E。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伤寒。(2)肥达反应,即伤寒杆菌凝集试验,英文缩写"WR"。是检查患者是否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感染的一种检测。肥达氏反应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5.伤寒是属于什么类型炎症: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
C.增生性炎
D.坏死性
E.溃疡性炎
↓
↓↓
↓↓↓
C。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伤寒。(2)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6.下列不属于伤寒病变的发展过程的是:
A.髓样肿胀期
B.坏死期
C.溃疡期
D.出血期
E.愈合期
↓
↓↓
↓↓↓
D。解析:(1)该题考查的病理学-传染病-伤寒。(2)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每期大约持续一周。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坏死期:发生于起病第二周,多种原因致病灶局部肠黏膜坏死。溃疡期:该期一般发生于起病第三周。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溃疡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愈合期:相当于发病第四周。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
更多医学基础知识资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