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赋能中小企业学习联盟继续带来健康分享,主题为结直肠健康,至此赋联共举办了6期健康讲座,内容涉及心血管、脊椎、甲状腺、结直肠环节,旨在从多维度关爱学员健康,倡导正确的养生健康观,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结合早期筛查,就能有效预防及排查疾病。关爱健康,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期主讲嘉宾袁耀宗教授带来的是《精准防癌,共谋“肠”久之策——结直肠健康和疾病预防检测》的分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兼教授与博导,《中华消化杂志》名誉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前任副主委,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长达30余年。当晚他与学员聊聊快节奏人群消化系统健康那点事,为持续6期的健康关爱分享划上完满句号。
近年来,国内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肠癌已成为排名第三的全国高发肿瘤疾病,而死亡率也列于高死亡肿瘤的第五位。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佳。直肠癌的发生,与直肠息肉、慢性炎症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饮食因素指大鱼大肉,过度饮酒,而长期的焦虑,外界的环境污染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诱发直肠癌。
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增生到息肉的发展,再到恶性肿瘤的产生,期间长达十多年。因此除了做好一级防护(日常养生健康)外,二级防护(肿瘤筛查)也要及时跟进,当出现一些诸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就要第一时间做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长期以来,因为直肠癌和痔疮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所以总是有许多人都会误把直肠癌当作痔疮。虽然两者的症状非常相似,但实际上还是各有不同的,便血不同,排便习惯不同,大便的形状等不同,只需细心观察便能鉴别。
直肠癌可通过早期筛查来诊断,是否存在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在直肠癌还没发生之前预测到其将发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阻止直肠癌的发生。一般的检查有便潜血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肠镜、影像学等。建议高危人群,含40岁以上人群及有遗传家族史,或在肠癌高发病地区等人群,及时做早期筛查,若平时出现大便出血、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时也要多加注意,医院检查。
本病预防处理上,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油腻油炸,肥肉类,高脂肪,高糖,腌制品,霉变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地瓜,玉米,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等,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要进行低脂低蛋白饮食。食物中的脂肪会促进胆汁的分泌,而过高浓度的胆汁酸会有促癌的作用。而肉类,尤其是红肉,已有研究表明红肉的摄入量和直肠癌的发生率成正比,特别是某些腌制加工过的肉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实验表明常吃高纤维物质,能够增加粪便量,“稀释”饮食中的致癌物质,减少粪便在肠腔的停留时间。
纵观海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应对肿瘤的唯一正确办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和及早筛查。通过赋联的这6期健康科普,几位专家的真知灼见,都再次验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筛查的重要性。重在预防及尽早排查,这样才能拥有更健康的人生,才能不断的乘风破浪!
袁耀宗教授精彩回放:
下期预告:
庆祝赋联第一个城市群—“心想狮城”新加坡群成立!群内汇聚了一批热心抗疫、心系公益的新加坡企业家们。接下来一周(7月30日-8月4日)的三期公益大直播,将有幸聆听来自他们的真知灼见。敬请期待!
往期回看:往期回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